凈慧長老禪語50句(二)
1、佛法就是一座橋梁,一切眾生通過它從煩惱的此岸到達般若彼岸。
2、所謂見道,就是要見因緣生滅當下的無生亦無滅。
3、在自我反省中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那就能夠確定自己生命行為的方向,或者說生命行為的取向。
4、生命是無常的,這給我們提供一個改造生命、解脫生命的機會;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了。
5、要普度眾生,就要從愛護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苗、每一寸土地開始。
6、有感恩的思想,才會知道我們有社會責任。
7、一切使眾生受到傷害、引起煩惱的事情,就是惡業(yè);一切令眾生歡喜、有利益的事就是善業(yè)。
8、修行最緊要的目的,是要養(yǎng)成適應生命被動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歡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打擊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歡喜地接受。
9、戒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去做,這叫止惡;另一方面是應該做的就必須去做,這叫修善。
10、慧,不是小聰明,不是世智辯聰,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發(fā)的一種高于一般的抉擇力、判斷力,是一種極其敏銳、透徹的洞察力。它能使我們斷除煩惱,趨于覺悟和解脫。
11、禪在生活中,凈土也在生活中,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觀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們才沒有空過的時間。
12、學佛先從做人開始,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
13、佛如良醫(yī),法如妙藥,僧如看護者。對于患者而言, 良醫(yī)、妙藥、看護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論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從醫(yī)治身心大病的角度而言,三寶是缺一不可的。
14、好事從心開始,壞事也是從心開始,轉(zhuǎn)變我們的心念是轉(zhuǎn)變外在一切不利因素的關鍵。
15、菩薩的境界,就是菩薩道與生活零距離、菩薩道與生活成為一體。
16、照體獨立,不是把外在的環(huán)境改變?yōu)榉衔覀儍?nèi)心的需要,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心。
17、禪宗所說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對立、沒有分裂的那個完整的心的原態(tài)。
18、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19、感恩是要從對待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實到具體的人、事身上,才是實實在在的。
20、心如虛空,就能夠包容一切。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把虛空擠破呢。
21、眾生都能夠從我們這一念善心當中獲得良好的信息和加持,我們個人的福德因緣才會由之而擴大。關鍵的一條,就是回小向大、回少向多。
22、因果的定律,任何人都逃避不了。
23、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時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總是暫時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經(jīng)常的。
24、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無所求的心,就是無漏的心。
25、假使每一個人都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看作是神圣的,我們以感恩的心情加倍地愛護它們,那么,我們?nèi)祟惿娴沫h(huán)境就會日趨完善。
26、精神的空虛用物質(zhì)永遠也填不滿。精神的空虛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食糧,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獻的精神來填補。
27、我們?nèi)祟愑胸熑螀f(xié)助其他生命都能獲得安全,這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28、分別完全是一種主觀計度。本來沒有的事,一分別、一計度,問題就來了,煩惱就起來了。煩惱起來了,我們的身心就不得安寧,就不得自在。
29、世間的生態(tài)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fā)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難。
30、信仰佛教是人類良心的保證。
31、處處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這就是煩惱的根本所在。
32、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輝煌。起步的時候,往往會很艱難,但是只要制心一處,一切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都可以改變。
33、能夠管好自己的心靈,就能管好一切。
34、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shù)淖非笫嵌U……
35、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這種聰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辯聰——總想抄一點近路,總想舒舒服服就能夠成功。哪有不經(jīng)過辛苦,就能夠到達光明的境界呢?
36、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37、此岸是在當下一念,彼岸還是在當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38、修行就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39、“空”是突破、超越、發(fā)展、轉(zhuǎn)變的意思,而不是空無的空;不是消滅一個東西,而是不斷地超越。
40、悟,是一種生命的大突破、大飛躍。這種境界,只有通過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夠擁有。
41、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溶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xiàn)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42、空靈是禪,含蓄是禪,淡雅是禪,向上是禪,向善是禪。
43、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xiàn)出來了的人。
44、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45、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46、知恩、報恩是我們學佛、成佛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47、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們每一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48、世界上的事情本來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別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們要離相而證性,這樣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49、佛法、禪以直面人生的態(tài)度,要求我們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見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脫死。
50、學佛的最后落腳點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當中。學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更圓滿、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