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 《論語衛(wèi)靈公》
68、 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69、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經(jīng)》
70、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論語》
71、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72、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內(nèi)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經(jīng)》
73、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孔子 《論語》
74、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 《論 語》
75、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 《論語》
76、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77、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孔丘
7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79、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論語》
8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矩。 ——孔子 《論語》
8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82、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8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論語》
84、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論語.季氏》
8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8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87、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 《論語》
88、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89、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 《論語》
90、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論語》
9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9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論語》
93、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9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wèi)靈公》
95、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96、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 子 《論語 》
9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98、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論語》
99、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100、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