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jié)到了,在畫手抄報的時候,你知道內(nèi)容資料該寫些什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元旦的內(nèi)容資料,趕緊收藏起來來吧。
1、古代元旦習俗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為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提到:“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馎饦,或此之類。”說明當時汴梁百姓會準備面條之類的食物來過年。元旦的習俗逐漸形成。
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nóng)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jié)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腌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腌雪里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征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zhuǎn),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lián),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南方的元旦習俗
較之于北方元旦習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jié)把竹竿束于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 “春飯”。春飯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jié)余的象征。
2、元旦的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nóng)(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數(shù)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jié)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jīng)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3、元旦的傳說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zhèn)涞乃础驅(qū)λ凑f:“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4、元旦民俗
杯盤碎片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quán)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jié)隊地沖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quán)力。
摔瓶打罐扔臉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為號,爭著吃葡萄,每敲一下鐘,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著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
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愿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愿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后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fā)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肚G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jié)食五辛,以辟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而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吃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xiàn)。《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短接[》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于小葷的雞蛋。
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志》說當?shù)爻?ldquo;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志稱“節(jié)糕”,明正德廣東《瓊臺志》記載當?shù)爻源焊猓?ldquo;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于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jié)時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5、關于元旦的古詩詞
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
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新年作》
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守歲》
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